万亿元市场,灵活用工的缓慢崛起
为什么数量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3~5年内,
自由职业者时代将会异军突起
灵活用工或许就是由此催发出的新经济业态,由传统的蓝领扩散到白领以及更高精尖的人才,真正释放人与组织的价值,形成一个有序而灵活的公民社会。
(本站声明:公众号内容和文章部分来源于网路,仅供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内容,请与小编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并不局限于蓝领工人传统的外包、小时工制度,随着线上协作软件的兴起,灵活用工白领化的趋势逐渐显现。
事实上,在肺炎事件前,随着人口红利以及企业用工成本的提高,这种灵活用工的趋势已经初现端倪:
而从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主要包括:工作分析;制定人力需求计划以及人员招募;培训及开发;薪酬及福利管理、绩效评估;劳动关系管理等。
例如参考烯牛数据的划分标准,人力资源企业下属的二级标签涵盖了社保服务、蓝领招聘、智能猎头平台、实习生招聘平台、企业福利、人力资源SaaS等等。
而换一个思路,从另一个企业数据查询网站“天眼查”中统计分析得知,注册灵活用工商标的企业共有120家,截止2020年2月3日,其中有5家已吊销/注销,另有33家为政府和非盈利组织。
在这些企业中,2000年以前成立的有2家,2001~2005年成立的有5家,2006~2010年成立的有3家,2011~2015年成立的有8家,2016年~2020年成立激增到了69家,其中光是2019年单年,新成立的公司就达到了49家。
这意味着,新政一改过去个人所得税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申报的做法,要求企业需要录入全部的雇佣人员信息。
灵活用工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最直观的是减轻税收成本。
而更深层次的是,对于企业和个人是价值最大化(生产、回报)的劳动关系组合,将人力资源市场有效地进行盘活。
据新华网报道,来自海内外人力资源行业相关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2015-2019年,在人力资源薪酬福利服务领域,全球市场规模是1.5万亿元,全球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3.1%,中国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8.8%;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增速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以招聘为入手的几大人力资源企业58同城、智联招聘等都已包含了灵活用工的业务模式,但主要还是面向蓝领人群为主。
所以灵活用工尽管前几年可能发展缓慢,但后劲很足。
2019年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
这里的自由职业者包含了拥有更多技能和高级专业服务的白领、甚至金领人群,比如独立媒体人、独立律师、独立翻译等等,完全打破了人和组织的边界。
而职业信息对接对白领、金领的自由职业者人群来说,需求同样巨大,亦可以得出灵活用工将打破圈层的结论。
哈佛大学的研究曾指出,过去十年中94%的净就业增长与自由职业者相关的替代工作密切相关。美国的自由职业者经济在2000-2014的10年间,增长了500%有余。
美国的这种职业形态对中国是有借鉴意义的。此前某HR企业的CEO就曾告诉过亿欧,3~5年内,自由职业者时代将会异军突起。
“专业的人会更专注于自身能力的发展和发挥,而不是仅仅困在一个企业里。”
疫情无情,我们都在被迫调整自己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