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灵活用工。便捷智能的在线流程不仅降低了用工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灵活就业的员工来说,平台共享经济也极大地丰富了就业渠道。
根据《2019年中国灵活就业发展白皮书》,2019年中国灵活就业发展迅速。企业采用灵活用工的比例达到44.6%,68.7%的企业明确表示将在未来采用灵活用工,超过九成员工愿意尝试灵活用工的岗位。
企业亟待通过灵活用工,实现科技转型升级
随着人口红利的下降和以5g为代表的智能时代的到来,企业该如何通过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推陈出新,迎接新市场的考验,已成为每一家企业发展中必须拥有的危机意识与思考课题。
当今社会,高运营成本迫使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不断调整人员结构,优化人力成本,控制人员效率。企业选择灵活用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前三个是“优化人员结构”、“减少人员编制”和“提高就业弹性”。据统计,与开放式灵活就业相比,61.2%的企业认为内部灵活就业将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首选模式。
目前,企业灵活就业岗位分布逐步多样化、专业化
目前,市场上的灵活用工岗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型岗位”,即在各个行业和领域设置配套、管理和职能岗位;另一类是“专业型岗位”,即需要特定行业背景或职业技能的职位。
从地域上看,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最高。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57.5%),其中,又以上海最高(35.9%)。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通用型岗位还是专业型岗位,都更青睐年轻员工,两类岗位40岁以下员工比例均超过了80%。
据大数据统计,蓝领雇主对灵活就业的接受度仍然很高。其中,一线城市的蓝领雇主对灵活就业更为开放。弹性岗位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家政小时工、快递员、送餐员、家电维修、装修、促销员等。
结合员工意愿,公司人力资源转型升级,内部灵活用工是首选
所谓内部灵活用工,是指从企业内部可控劳动力出发,借助第三方灵活就业平台,通过现有人力资源库中的任务匹配和任务接收系统,驱动企业自身组织的一种就业模式,并收取最终交付结果的佣金和税款。
通过时下“员工变个体户”互联网平台进行内部灵活用工的优势
安全合规:资金由银行第三方监管,政府支持工商登记;
结算优势:企业工资转为费用支出,可作为进项扣除,企业和个人可按规定纳税;
关系转换:雇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合理规避雇佣风险。员工变为个体户后,可享受3万元以下的免税优惠政策;
副业增收:员工通过平台发布的内部“副业”多劳多得、效率高、收入增加。
可以预见,内部灵活用工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人力技术改造,从“人才归我所有”到“人才归我用”;内部共享人才,员工人尽其用;工作精益求精,企业节省成本,员工百花齐放!
(本站声明:公众号内容和文章部分来源于网路,仅供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内容,请与小编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