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筹帷幄,作出了“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稳”是基础,“保”是底线。既要“六稳”又要“六保”,就是要坚持底线思维,用改革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赢得发展主动权。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做好较长时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只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盯重点、聚焦难点、疏通堵点,“六稳”“六保”齐发力,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克服暂时的困难、战胜风险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1
兜民生底线
民心稳,人心稳,社会稳。保居民就业,“六稳”就业为首,“六保”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就业。一方面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重点引导贫困劳动力应就业尽就业,聚焦新业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关注农民工有效就业和有序流动,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带动、新岗开辟、政策扶持、援企稳岗、培训增能等方式方法,实现保居民就业政策措施化、任务项目化。保基本民生,是“六保”的底线也是“六稳”的关键,更是统筹推进其他“五稳”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切实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加大对低保等困难群体救助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
2
稳经济基本盘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防控常态化考验,“稳”是发展的前提,关键是稳住经济基本盘。保市场主体,“六稳”任何一“稳”都与市场主体紧密相关,“六保”其他各“保”只有依托各类市场主体才能保得住、保得牢。
要进一步落实和及时完善税费减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助企纾困政策,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帮助其渡过难关。保基层运转,是推动各项经济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六稳”的组织保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
3
谋发展主动权
持续蔓延的疫情在影响全球粮食市场和能源市场的同时,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要以“六保”促“六稳”,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展现出了巨大韧性,今天的局面确实来之不易。当前,我们既要坚定信心,更要坚持底线思维,全力以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本站声明:公众号内容和文章部分来源于网路,仅供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内容,请与小编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