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人工成本高,用工风险比较高,社保和个税负担重,员工管理成本高等等这些因素都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优化人力成本,必须要改变用工的理念。未来的企业会平台化,雇佣关系会转化为合伙人关系,平台加个体,一部分是核心员工,剩下全部是灵活用工,会变成这样一种趋势。
灵活用工包含以非全日制用工为代表的时间上的灵活,以劳务派遣为代表的雇佣形式上的灵活,以及以业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形态上的灵活。灵活用工的价值不仅是实现供需两端的平衡,更多的是对新形势下业态模式的有效应对,以推动一个时代的发展。
面对痛点,灵活用工成为重要途径
“要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李克强总理在7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李克强说,灵活就业规模大、空间大。今年受疫情冲击等方面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工留乡、返乡人数增加。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帮助困难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就近加入零工经济,增加家庭收入。
总理强调,各部门、各地方都要从就业这个大局出发。要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和区县政府责任,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力所能及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
既要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给企业一定的灵活性
李克强要求,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适应企业灵活用工需要,发展零工市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薪酬、职业安全等权益,严禁拖欠劳动者工资。研究制定平台就业劳动保障政策。要动态发布社会需要的新职业,开展有针对性培训,增强群众灵活就业能力。
“我们既要保护灵活就业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给企业一定的灵活性,以便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总理说。
李克强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提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等惠企纾困政策,各地区要尽快落地,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让企业拓展更多灵活就业的岗位。”
过去很多人一讲就业就是“固定工”,现在要转变这种观念
李克强说,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要鼓励个体经营。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纾困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支持。同时要支持非全日制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离校2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从事非全日制等工作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
“过去很多人一讲就业就是‘固定工’,现在要转变这种观念。”李克强说,“我们支持的非全日制就业,可能是‘临时工’,也可能是一个人服务几个单位、兼职几份工作。这对提升居民收入大有帮助。”
李克强指出,新业态、新模式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各部门要对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在线医疗等新就业形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激励互联网平台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
(本站声明:公众号内容和文章部分来源于网路,仅供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内容,请与小编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